close

前面章節談了這麼多,主要是想讓學習止觀者建立起正確觀念,一旦調整好心態,接著就可以進入止觀的實修階段。可是正式修習前,仍有些基礎條件必須提前準備,就如同我們即將開啟一段野外長途旅程,除了要先收集資料、研究地圖外,平日就要鍛鍊體力,出發前需檢查衣物、乾糧、飲水等裝備,出門時還要留意瓦斯、門窗,以免後顧之憂的道理一樣。而以下就是踏上止觀旅程時的幾項基礎前行:

一‧懺悔:先不說每個人累世以來所積存的業力種子,就光這輩子,不管是出於有心無心,肯定也犯下不少錯事,結下許多惡緣。這些潛伏在我們身上的惡業,就如同背負在我們身上的包袱,平時就已是種負擔,更何況對一個打算要長途旅行的人!如果不去正視這些惡業種子,它便很容易在我們鍛鍊禪定時,化為煩惱、焦慮、擔憂、壓力、恐懼……..等情緒來障礙我們禪定。

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太難,只要能真心誠意的自我懺悔就可以。懺悔可以在佛像前,也可對著虛空,可以在他人面前,也可以獨自一人,可以依循儀軌,也可以不拘形式。我們要學習與佛、菩薩對話,與虛空、法界溝通,把自己過往所犯下的錯誤,一一回憶、表露出來,並立下心願,不再重倒覆轍。我們仍在修行的半路上,會犯錯很正常,若是再犯,就再懺悔,如此不斷重複,直到道業成就為止。

一個經常懺悔的人,不但障礙修行的業力會逐漸減少,心地也會柔軟許多,這將讓修習者較懂得體諒他人與環境,並更容易與學習的法門相應。

二‧守戒:這裡的守戒,強調的是戒律的精神,而非戒律的形式。戒律創立的原因,是為了保護修行人,正如同法律是為了保護人民一樣。社會結構急速變遷,造成許多古代制定的戒律早已不合時宜,若是一昧鄉愿固守,反而可能障礙修行。因此一般人並不需要太過理會龐雜繁瑣的戒條,只要掌握住大原則就好。

個人認為現代修行人面對古代戒律,最容易疏忽卻也最為關鍵的是妄語一項。,因為它的罪過看來不若殺、盜、淫明顯,造成我們常常不自覺就犯下錯誤,可是正因如此,它對修行的影響往往也最大。所以在這裡所提的守戒一事,大部分是針對妄語而談。妄語的內容包括說謊、背後批評人、人前人後說話不一、說話罵人傷人、說話內容過度美化誇張等等。身處商業環境裡的人,不易完全遵守這個戒律,但是離開商場回到生活時,若仍無法有效修正,恐怕就有問題了。

過去先師曾強調說,一個現代人學法過程裡,只要遵守法律、不要傷害他人,就是守住戒律的基本精神。一旦守住此基本精神,就無須再給自己壓力,跟自己為難。畢竟修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尤其對非專業出家修行者,若背負著太多框架、太多包袱、太多壓力與限制,是很難在此道路走得順利及長久的。

三‧善盡本分:如之前所說,一個外出的人,若出門忘了關瓦斯,肯定在外無法安心。一樣的道裡,份內的工作、責任尚未完成時,就想打坐、修法,也是很難有成效。當然這並非要你處理完人生所有的俗務才能修行,而是至少需大致對工作、家庭、朋友間盡到基本義務,如此在修證過程中,比較不會產生負面干擾。

四‧運動:可能有人會感到奇怪,運動與修習止觀有何關聯?其實原因很多,提出兩項主因說明:第一是修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跟我們打拼事業一樣,身體健康的人比較有本錢長期抗戰,而且身體的狀況很容易影響心理情緒,維持較佳生理機能,對止觀的體悟有一定助力。第二是持續的運動鍛鍊,對修習者意志力提升很有幫助,一個對運動懷有惰性的人,想在修行道路上有所成就恐非易事。不過運動的重點不是在量的大小,主要在於能否持續。沒有特殊運動嗜好的人,騎騎單車、爬爬山、打打太極甚至散散步也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也有人認為靜坐修定本身就對身體有幫助,何必多花時間運動?其實這個觀念並不完全正確,除非專門以氣功或特殊方式修練,要不然身理機能的強化,僅是大多數修證法門的附加產物,而非主要目的。修行基本上仍以解決心性問題為首要之務,雖然進入禪定時,氣息的平穩循環及心識妄想的沉澱休息,也會帶動身體優化,但為避免誤導方向,以及增加學習過程的複雜性,通常較不會花太多時間在處理身理問題上著墨。

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協調,只動不靜或只靜不動都違反自然法則,況且適度運動,對於改善有時因長期靜坐產生的氣節問題,也有很大的幫助,因此古人所說「體動心靜延壽良方」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。。

五‧善於疏導情緒:誠如在第二點守戒裡說的,修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若是過於壓抑,恐怕對道業反而有害。所以在完成以上前行後,就要想辦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疏導情緒的方法。如果本來就喜歡運動,那麼運動就也是一種疏導方式,要不就看電影、旅遊、看書、聽音樂甚至逛街、上網玩遊戲都可以,只要符合不違背法律、不傷害他人的大原則,這些都是值得鼓勵的事,不必整日背著一個修行人的框框在身上。當然如果有一天你在修習道路上摸索出興趣,便會發現打坐、念佛、誦經其實都是疏導情緒的良方,到那時你就會真正喜歡上這些事,而不再把它們當成是修行,只是勉強或不得不的例行公事了。

以上列出的幾項內容,雖然稱為前行,可是就算在止觀修習過程中,也是佔據極為重要地位。因此我更願意稱其為基石,因為它們為修習者的修證打下穩固的樁腳,修習者也藉著站立在它們之上,才有辦法探求更高、更深的證悟之道。

止觀冥想初階講義目錄 http://zhiguan.pixnet.net/blog/post/572452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楊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