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一章  止觀冥想大意 

 

第一節 止觀冥想的目地

 

止觀是佛教中的一種修行方式。「止」為止息妄念,也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「定」;「觀」為觀察思維,目的在獲得「慧」。而「冥想」的意思也相差不遠,「冥」代表狀態,「想」代表思考,所以簡單來說,於「冥」中「想」,與於「止」中「觀」都是形容精神意識進入靜定階段後,所進行的一種觀察思維的方法。這種修行法門不是只有在佛教才有,印度許多瑜珈宗派都有此修行傳統,而其他地區或宗教,不管自覺不自覺,也常有這種形式的影子存在。不過在佛教裡,卻將其運用得最為淋漓盡致。跟隨佛教的傳布發展走向,「止觀」也約略區分為南傳、北傳、藏傳幾種形態。雖然表面看來,各自之間所遵行的次第儀軌差異性極大,但其實背後的原理與目的卻系出同源,並無二致。

 

要說明這個部分,必須簡單了解一下佛教修行的理趣。雖然有關佛教修行的宗派論述繁多,但基本上應該皆贊同「離苦得樂」與「超越輪迴」是其重要目標方向,而導致「苦」和「輪迴」的根本要素便是「薩迦耶見」,也就是「我見」。

 

就如同治病一樣,首先必須由醫師找出病因,然後再選擇治療方式。我們經由佛陀與其之後諸多偉大修行聖者的告諭,知道導致我們心靈出現疾病的原因~「薩迦耶見」,接下來就是找出如何解決、根除這個問題的方法,而「止觀」正是其中極為有效的治療手段,甚至應該說是所有治療形式裡的關鍵要素。

 

所有的佛教修行法門,不管明不明顯,基本上都蘊含著「止觀」結構。先不說直接標諸止觀法門的南傳不淨觀、安般法、十遍處,北傳天台的對治、不定、圓頓三止觀,連一般的誦經、持咒、拜懺,到淨土宗的念佛,禪宗的祖師禪、機鋒禪、公案禪、看話禪,藏傳拙火定、本尊觀修、大手印、大圓滿等等,全都融攝有「止觀」法門原理。

 

為何「止觀」在佛教修行佔據如此地位?乍看之下不難理解:佛教本就是一個強調「定」「慧」等持的宗教,訓練修行人「由定生慧」與「由慧增定」的「止觀雙運」觀念受到重視,本就理所當然。可是若稍做細想,則會生起「定」的目的是甚麼?「慧」的目的是甚麼?「定」與「慧」的關係又是甚麼等疑惑?

 

「定」的目的有五個,第一是必須具備定的能力,才能深入發現心識與生命問題的根源。第二是必須透過定,才能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。第三是尚未將問題解決前,必須借由定來保護自己。第四是解決問題過程中,需借由定來貫徹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。第五是階段性將問題解決後,需依靠定維持成果的效益,一直到問題完全解決。

 

這五項目的可以再借用治病的過程來比擬:由第一項到第二項裡的定,就好像透過簡單的體溫計、血壓機到X光、抽血檢驗、超音波、核子共振般,逐步找出我們的病因。通常我們需要經由醫師(就如同上師)的協助,才能達成此一目的,但若醫學常識夠豐富(精研經論教理),也能只藉由這些儀器(定),便可自行探索解決方法。

 

不過反過來說,在沒有醫師的前提下,不具備醫學知識與輔助儀器而想要找出病因與療法,是絕對不可能的;只有知識沒有儀器,將很難準確判斷問題根源,由其是面對複雜的病症;缺乏知識光有儀器,則連方向都摸不清楚,就算由儀器裡看見病因,也會當面錯過不自知。

 

一旦確定病源與療法(修行方式)後,第三項的定,就好像治療過程中,需要補充營養成分來調理體質、增加抵抗力,以免尚未治療成功,就又再遭受其他感染,或是無法承受所使用的藥劑毒素,導致未蒙其利先受其害。

 

第四項的定,如同我們吃藥時所喝的水,幫助我們將藥順利送入胃裡。更像打針時的針筒,沒有它就很難將藥劑注射進血液之中。此處的藥就是「慧」,三、四兩種狀態下的定,單純居於輔助藥方治療的地位。但到了第五項所述,定已經跟慧皆同屬藥品,就跟中藥藥引與西藥輔料一樣,雖然不是由它負責治療,但藥裡面卻不能缺少這些成分。

 

「慧」即是「般若智慧」,這跟我們一般提到的學識涵養、聰明才智並不相同。佛教裡的「慧」,專門用來解決關於生命解脫的問題。當然,一旦生命的問題得以安頓,生活上的問題自然也就輕鬆化解。回到開文所提到那些表面看似簡單的小問題,它們背後所形成的原因,跟我們生命苦痛、輪迴的原因完全一樣,因此只有將生命的根本無明-「我見」去除,才能真正將所有問題完全消弭,關於這部分的原理,將會在後面章節再詳述。

 

「慧」的目的僅有兩個,第一個是發現問題,第二個是解決問題。其中在第一時,必須由「觀」才能發現問題,在第二時,必須由「觀」才能解決問題。雖然「般若智慧」的獲得非常困難,可是我們卻幸運的能夠透過依止的明師,或流傳下來的經論記載,約略勾勒出大致的方向藍圖。不過光有藍圖而不啟航,永遠無法到達目的地,就如有了治病的藥方卻不去服用道理相同,這個啟航及服藥的動作,就是「觀」

 

讓我們再稍做整理:「慧」的第一個目的與「定」的第一、二個目的的目標相同,此階段我們可以經由自身,但也可以靠著老師找出答案。接著「慧」的第二個目的與「定」的第三、四、五個目的則互為表裡、相輔相成,可是這部分卻無法只依賴老師,一定要自己也投入其中才行。

 

其實「慧」與「定」分別還有第三和第六個目的存在,但那已經是道路到達終點後的景緻,屬於大安心、大自在的果地展現,為不可思議的秘密境界,非我們文字可以論述的範圍了。

 

止觀冥想初階講義目錄 http://zhiguan.pixnet.net/blog/post/572452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楊朔 的頭像
    楊朔

    楊朔的座標

    楊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