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二節 歸一止觀(六攝歸一止觀)

這個止觀形式的原理,在於將所有修行儀軌,濃縮成一個精華,並用一個字,統攝這個精華。不論是在靜中修觀,或在動中修止,也就是一切日常行為,全以這個字當最高指導原則。

根據經論所載修證理趣、先師指導教門與個人實踐經驗,我整理了六個字作為歸一止觀的凝聚點,分別是「斬、鬆、破、離、淨、覺」,並稱之為六攝歸一止觀,此六攝法可循環交互運用,也可以一門貫徹到底(不過"六攝"尚有另一層涵義,也就是將"六根"統攝於一根,將"六境"統溶於一境,將"六識"亦統歸於一識,將一切萬緣萬行統於"一攝攝心")。以下分別解說前述六個字的代表意涵及修習方式:

一‧「斬」止觀

一般人定力不好,往往是因為習慣於瞻前顧後,外在境界現前時,就被外境所擾、所迷,而依附、沾黏在外境之上,無法真正活在當下。先師有句名言:「傾宇宙之力活於眼前之一瞬」,正是對治這個問題的最佳勉示。若能於生活中養成斬斷妄念、斬斷前後、斬斷時空,甚至「佛來斬佛,魔來斬魔」的大氣魄,那麼道業又何愁不成呢!

1‧先在靜坐裡浮現出自己的影像,並觀照甚麼情況的自己,是處於沒有妄想,活在當下的狀態。把這個「活在當下」由外而內,由身體到意識乃至潛意識,逐漸擴散、慢慢加深,一直到整個人全然不被外境所動,唯有眼前的聖默然而已。

2‧接著開始浮現出自己平時在甚麼情況之下,是處於瞻前顧後、被外境所牽引的狀態。最好能夠浮現具體事件的影像,例如後悔上周有支股票沒買;擔心下個月聚餐要穿甚麼;一面工作,一面想著假日要和朋友去玩的事;和家人出遊,又想著周一工作要做些甚麼。儘量讓影像清晰重現,並尋伺觀察自己當時的身心狀態。

3‧然後將這種瞻前顧後、被境所迷的情境,和前面那種活在當下的情況做比較。並想辦法斬斷一切,讓處於沒有活在眼前情境裡的自己,能夠活在眼前。

4‧等離坐回到日常生活中,也持續觀察自己的狀態是否沒有活在眼前。一旦感覺有妄想、沾附外境,就立刻斬斷。讓自己回到工作只是工作,說話只是說話,吃飯只是吃飯,唱歌只是唱歌,思考只是思考的單純境界。剛開始的「斬」也許有些刻意,不過一旦熟練後,往往只要發現沒有活在當下,就已經回到當下裡,不需要另外起一個「斬」的念頭。

5‧如此靜中→動中→靜中反覆循環,時間一久,功夫日深,「斬」就會成為一種習慣,並慢慢化為個性的一部分。到了最後,無論於靜中、動中、醒時、夢時,皆能無作意的活在眼前一瞬,就算完成此修習的目標。

二‧「鬆」止觀

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,大都處於一種「緊」的狀態,可是我們卻不自知。壓力大是一種緊,生氣是一種緊,焦躁是一種緊,慾望是一種緊,執著是一種緊,眾多的「緊」束縛住我們,讓我們身心交疲,無法自在。相反的,一個安心解脫、證得涅槃的人,應該是常處於寬坦自如、隨遇而安的輕鬆境界。因此我們運用摹擬這種「鬆」的自在情境,讓我們最終也能真正趨近身心安定的目標。

1‧先在靜坐裡浮現出自己的影像,並觀照甚麼情況的自己,是處於放鬆的狀態。將這個「鬆」由上而下,由外而內,由身體到意識乃至潛意識,逐漸擴散、慢慢加深,一直到整個人處於全然輕安,沒有作意,沒有緊張之間。

2‧接著開始浮現出自己平時在甚麼情況之下,是處於緊張、作意、不鬆之中的。最好能夠浮現具體事件的影像,例如今天跟老闆報告的時候;開車在路上,有人在我車後猛按喇叭的時候;聽同事說有人背後說我壞話的時候;面對股票漲跌的時候等等。儘量讓影像清晰重現,並尋伺觀察自己當時的身心狀態。

3‧然後將這種不鬆的情境,和前面那種鬆的情況做比較,並想辦法讓處於不鬆情境裡的自己也逐漸放鬆。

4‧等離坐回到日常生活中,也持續觀察自己的狀態是否不鬆,一旦感覺不鬆,就立刻放鬆。由外表的緊,到內在的緊,逐一慢慢化解。剛開始也許有些刻意,不過一旦熟悉後,往往只要發現不鬆,就已經在鬆裡,不需要另外起一個要自己鬆的念頭。

5‧如此靜中→動中→靜中反覆循環,時間一久,功夫日深,鬆就會成為一種習慣,並慢慢化為個性的一部分。到了最後,於緊中不覺有緊,於鬆中不覺有鬆,鬆緊一如時,就算完成此修習的目標。

止觀冥想初階講義目錄 http://zhiguan.pixnet.net/blog/post/572452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楊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